活動報導:第十九屆羅四維學術講座「少子化與臺灣社會」
文/吳培煜
為了紀念羅四維神父對社會系、社工系的無私付出,兩系與國際夥伴學習推展中心、台灣羅四維夥伴學習促進協會共同舉辦本次講座,獎勵系上表現優秀的學生們,以及分享系上近況,延續羅神父的深刻關懷。
今年榮獲第十五屆學生論文獎項的同學分別為社會學系學士班張宇霆、碩士班高瑜雯,以及社工系碩士班朱育德。張同學因故無法親自出席典禮,但仍由會場主持代為傳達自己的寫作歷程。探討偏鄉長照服務輸送過程的朱同學,雖然在撰寫論文時面臨理論發展與資料收集的挫折,依然堅持不懈,並透過王潔媛教授的細心指導與親友的心靈支持,最終順利完成論文。
圖/輔仁大學國際夥伴學習推展中心提供
而於曾獲得第十三屆學士論文獎的高同學,以自己學士論文為基礎,繼續鑽研東南亞移民議題,深入了解台灣民眾對他們的態度,探討不同族群間的社會關係,於今年榮獲碩士論文獎。高同學反思論文寫作的過程,表示撰寫論文是一個重新自我評價的過程,她學會調整自己的期待,且明白事情的結果未必完全在自己掌控中,但努力的過程是可以掌握的。她也勉勵大一同學們,當遭遇挫折之際,不應過度懷疑自己,要有再出發的勇氣。
本次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兼任研究員、輔大社會學系第二屆系友楊文山研究員。楊老師專精於人口學,特別關注嬰幼兒健康對成人健康的影響,以嚴謹的態度和研究方法處理早期境遇對成年時期的長期影響。此次回到母校,楊老師以「少子化與台灣社會」為題進行分享。
圖/輔仁大學國際夥伴學習推展中心提供
首先,楊老師剖析台灣當前面臨的少子化危機。台灣的生育率正逐步走向「超低生育率」的困境,從1950年代每位婦女生七個小孩,到2010年下降至不到一人。甚至,在過去被視為人生必然階段的婚姻及生育,現代不婚或不生育卻已然逐漸成為新常態。楊老師提醒,驟降速度將使台灣的國家安全面臨挑戰,未來社會的勞動力和經濟發展皆可能因此受阻。
另一項受到重大衝擊的社會結構是教育系統的變化。楊老師提到,隨著新生兒數量的銳減,許多學校教授不得不親自迎接學生到校,成了學生的「行李員」。這是對學校面臨招生困難的幽默表述,但也真實反映出現今校園內少子化帶來的實際困境。
除了探討台灣的問題,楊老師還連結了全球的生育趨勢。不僅台灣,像韓國、瑞典等國家也面臨生育率下降的處境。這些國家儘管推行了多項福利政策,依然無法有效提升生育率。楊老師強調,這不只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問題,少子化已是全球趨勢,生育率的普遍下降正在改變世界人口版圖。
針對少子化問題,楊老師認為移民策略是關鍵。隨著台灣生育率持續降低,單單依靠提高生育率已無法及時逆轉人口衰退的局面。為了維持台灣社會發展,未來必須接納大量移民,預計到2050年,台灣可能需要引進多達500萬移民來填補勞動力缺口。另外,老師也提及政策介入的必要性,政府仍應制定更多鼓勵婚育的政策,幫助年輕人進入婚姻,提升他們的生育意願。
講座的最後,社會學系巫麗雪主任與社會工作學系劉一龍主任彼此交流兩係的發展近況。社會學系的老師大都有個人專案計畫,這些資源不僅讓老師們能一展所長,也讓系上學生們有機會參與研究計畫和社會實作。此外,系上也提供國際交流及雙聯學位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拓展國際視野。
社會學系一直以來亦受到系友們的慷慨支持。近年來,本系獲得系友們的捐款,分別成立葉島蕾基金和鄭美蓮與張文彬永續基金,成為系所發展與培植學生的重要支持,讓同學們能突破困境追求卓越。
圖/輔仁大學國際夥伴學習推展中心提供
今年大學部迎接55週年,研究所則慶祝成立20年。歷年來見證了無數系友的成長與成功。經過巫主任對畢業生的就業調查,本系學生的就業表現亮眼,超過八成學生在五年內順利進入職場,特別是在市場分析、永續顧問及人資管理等熱門領域備受企業青睞,展現出極強的職場競爭力。以上近況再再說明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的悠久歷史與深厚學術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