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職涯講座由現任系友會會長江世尊學長分享自身在中國的經商歷程。
過程中聚焦在自身體悟的幾個重要概念好比「轉折」、「懂得割捨」、「理解與寬容」等,
再藉由自身經驗來說明這些概念對自身的影響,搭配學長幽默的言談與適當地與學生的互動,成就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演講。
學長從自己的求學經驗出發,本以為自己會一路順利念到博士畢業,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投入親戚的工作,
就毅然決然放棄進修博士,開始經營起了保齡球業。學長認為計畫趕不上變化,即使覺得學歷的取得利於未來的成就,
但一當機會出現時,就應當及時把握它。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隨後學長說道,人的一生會遇上許多轉折,面對到這些選擇的當口時,往往會接受到許多的訊息,
但我們必須去區分它究竟是「訊號」抑或只是「雜訊」。要如何區辨它?學長認為必須透過不斷地閱讀才有助於處理這些轉折或是困難。
另外,不要人云亦云或一味的跟隨主流,也是學長所強調的重點之一。他以經濟學的「擦鞋童理論」為例,說明一窩蜂的跟從做一件事,
其結果往往可能是負面的。也因此,當90年代台灣保齡球業正當紅的時候,學長便決定結束台灣的事業,轉而去到中國重新發展事業,
這是他人生的第二個「轉折」。
在分享中國經商的經驗前,學長詢問了我們對於中國的看法。他認為過往我們接受到中國的資訊都有些片面且單薄,
我們應該發揮反思的能力去探究這些資訊的真偽。這裡學長便推薦我們一本客觀描述中國現狀的書「野心時代」,
希望我們能免於片面地接受對中國的看法。而對學長來說,依據他這段時間在中國的體驗,他認為中國的發展能用一句巧妙的比喻來形容:「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
政治上的集權體制雖然會帶來某些限制,但也同時在某些面向越發寬鬆。學長用自身從商經驗為例,
提到雖然過往中國一直被視為是後進發展國,但它快速學習與吸納外國經驗的能力,早已使它漸漸成為具有話語權的國家。
但另一方面,學長也提及這段從商經驗也遇到許多文化上的衝突,因此,更多的「理解與寬容」成為學長在當時不斷提醒自身的概念。
「政治集權與追求經濟發展的結果」
接著學長勉勵我們應當要專注在一件事物上,聚焦在一件事物,並努力做出有別於他人的地方,才有助於我們有所成就。
學長利用「老人與海」與邱吉爾的名言來強調專心致志的重要性,也提到有所成就的先備條件之一是需要有VQ,
意即我們需要具備觀察與分析的能力,它有助於我們找到問題或突破的關鍵,從而獲得更大的回饋。
最後,學長希望我們能夠找到激勵自己的方法,推動我們繼續向目標邁進。我們應該要同時具備從巨觀和微觀的角度理解世界的能力,
並且不應對提升自己的事物上減少花費,而是不斷地投資自己,並且認識自己,藉此來定義和開創自己的人生。【社會學系曾竣穎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