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活動報導Exclusive Interview
活動報導:從市場企劃到人力資源的多元風景
發布日期 : 2025-05-12
文、圖:鄭洧存

社會學構築的職涯版圖:從市場企劃到人力資源的多元風景
為了讓大三、大四社會系學弟妹多方了解未來職涯方向,輔大社會系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日前聯合舉辦了系友講座,請系友回母校分享職涯探索的經歷,幫助大學生了解職涯發展路徑、探索就業機會的各種可能。
 
此次講座邀請2013年輔大社會學研究所畢業的張抒凡學長以及劉毓翔學長。張抒凡學長大學主修企業管理,研究所選擇轉入社會學領域,目前在南陽實業擔任商品企劃部課長,專責現代汽車的市場研究、商品規劃及行銷策略工作。劉毓翔學長則是輔大社會系學士與研究所畢業,後又取得台師大碩士學位,現任京城集團「學習與發展」(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L&D) 專案經理,負責規劃主管與業務人員的培訓計畫,工作涵蓋人才發展制度建立與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領域。

  
圖一:分享人-劉毓翔學長                                                                                 圖二:分享人-張抒凡學長

面對職涯規劃的難題,許多大三、大四或即將畢業步入社會的同學都相當煩惱。關於要選擇直接就業或是繼續升學,兩位學長各持不同見解。
 
張抒凡學長表示這「沒有標準答案」,他分享了自己當初雖然最終選擇升學,但他其實是比較偏向就業派。他認為升學是一個相對保守的選項,因為這是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的機會,讓自己得以在升學期間思考未來方向。如果已有明確的就業目標的同學,他建議可以直接就業,特別是業務性質、喜歡與人溝通的工作。提早進入職場可以拓展人脈,並且累積社會經驗,當認識的人越多,工作流動(轉職)的機會就越高,而流動即是提升薪資的機會。
 
劉毓翔學長對於繼續升學或直接就業,也抱持相對開放的態度。他坦承,一開始找工作時,社會學學歷帶來的焦慮大於自信,因為很多人不看好、或不理解社會學能做什麼。然而,他也強調社會學賦予了他觀察、整合與轉譯的能力,並且能夠以更廣泛的面向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或負面情緒,因帶來的衝擊感較小,也就能快速反應並提供不同觀點。使他即便在不被普遍看好的起點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並持續發展。

談完規劃,接下來是實務經驗。兩位學長分享了求職技巧,尤其針對社會新鮮人設計的履歷製作小撇步。
 
張抒凡學長將履歷比喻為自己的「廣告文」,面試則是自己的「商品發表會」,他特別強調準備履歷的重要性,尤其是自傳內容的邏輯和個人特質的展現,面試中如果能清晰地表達自己能為公司帶來的價值、對公司的了解,讓面試官認知到你是一個有邏輯的人,有助於提高錄取機率。
 
同樣是行銷自己,劉毓翔學長特別強調如何認識自己。他建議大家「接受現階段我就還沒那麼好」,並透過實際投入、累積經驗,建立信心。他認為,職涯的可能性不在於起點,而是在「怎麼理解這段旅程」,認清自己的能力,學會將它轉化為職場語言,包括運用新工具(例如,AI)和積極的心態去爭取機會,並從經驗中累積自信,將看似劣勢的背景轉化成優勢。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學長們都強調社會學訓練帶來的獨特優勢。例如能從頭到尾、系統性地思考問題,在職場互動中解構問題背後的涵義。抑或是面試時,將回答與自身優勢連結,這些都能幫助社會學系的學生在眾多應徵者中脫穎而出。社會學訓練帶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研究方法,在職場上不管是進行市場分析、策略規劃的商品企劃領域、人才發展制度規劃、組織績效與團隊建設、對人際互動的理解等方面,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應用價值。
上一頁

聯絡資訊

大學部
研究所
242062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羅耀拉大樓SL353室、SL3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