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Exclusive Interview
學生專訪:林宸寬——散發正能量的好奇寶寶
發布日期 : 2021-08-09

文/鍾錦慧
 
「我想成為一個對我所關懷的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並不需要舉足輕重或是作為當代權威,只期望能夠推動該領域的發展,並對社會產生正向影響。」今(2021)年6月底才剛通過畢業論文口試答辯的林宸寬如是說。
 
宸寬透過了社會影響力評估、市場社會學等課程選修,開啟了他對社會效益及影響力評估等領域的好奇心與熱忱,甚至以此作為論文的研究題材。他的論文題目為「工作整合模式的社會報酬分析—以某NPO身心障礙青年支持性就業服務為例」,在吳宗昇老師的指導之下,由社會效益觀點出發,並使用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的方法進行評估,探討身障者工作整合模式為社會帶來的整體效益為何(藉由協助就業,並同時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提高自主能力、社交網絡和社會適應能力,以達到社會融合的目標)。
 
他以一間大型基金會為研究對象,該研究對象的服務對象包含較難獨立就業的心智障礙青年,不但和參與工作整合方案的執行者訪談,也調查了數十位參與方案的身障青年及其家庭成員。試圖了解他們在參與該方案後,產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並進一步探討此方案的整體社會影響力。此外,他也希望持續修訂完稿後,能產出有影響力的研究,對台灣社會有些許的貢獻。
 
在這次的訪談中,感受得到,宸寬是個待人溫和也喜歡思考的人。在許多同學的眼裡看來,他是平凡卻恆定閃爍的一顆星星。宸寬從過去就喜歡透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各個領域或事物所產生出的差異。在高中時期雖然對各種社會議題有所疑問,但礙於當時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僅能讓問題存在心中,成為促使自己思考的動力。
 
這份好奇心讓宸寬碰觸到社會學,從大學時期就念社會系,一直到研究所,也依然圍繞著社會學。但其實早在一開始,他便也為升學苦惱過一陣子。一大部分的原因在於沈重的學貸壓力,使他無法毅然決然繼續升學。後來得知系上有豐厚的葉島蕾獎學金,以及充裕的研究助理、教學助理月薪,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之餘也能自立自強,所以決議安心繼續留在輔大攻讀碩士班學位。
 
一開始接觸社會學,宸寬以為這是個純粹批判的學門,在深入瞭解後,才發現社會學是對身處在社會中的每個群體、議題甚至是任何事物都能多一分包容的學門。那些過去早已慣習的偏見或是刻板印象,就現在宸寬的眼裡看來都能夠以比較結構的觀點看待。他也說過:「如果沒有接觸過社會學的話,以我的個性說不定很容易就被某些標籤引導了呢!」

宸寬主要有興趣的研究包含社會經濟、工作整合模式與社會效益評估,談到之所以會對這些議題感興趣,多半是來自於他自己對於"出社會"的準備,以及對「弱勢群體」的同理心。他觀察社會企業的相關組織,發現弱勢族群的失業風險更高,更容易遭受社會邊緣化,儘管政府及民間組織都有所作為,但卻常因資源重複投入、缺乏完善協作機制而導致成效不如預期的情況。宸寬指出,這些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使命的模式,所產生的社會價值往往高於經濟價值,過去傳統經濟衡量方式來評估社會企業整體影響力,這樣的評估不盡公允,因此,為社會企業發展出能夠完整評估其社會效益的工具,是重要的關鍵。未來,他也持續關注無家者、影響力管理以及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等相關議題。
 
在碩士班的生活與成長方面,宸寬謙虛地自承,以前自己很容易受情緒影響,例如上台報告或是與人對話,只要一緊張起來,思緒就容易變得混亂。就讀社會系受到頻繁的臨場經驗累積,敦促他學會如何把情緒分開處理,能夠沉穩處理各項事務。就讀碩班期間,宸寬發現在專業訓練過程中,自己的反應力和敘述能力顯著提升。在擔任教授的研究計畫助理之時,有更多的機會與老師和同儕進行溝通與交流,練習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有邏輯且兼顧效率;在碩班課程的訓練下,練習語言表達和邏輯思考的機會,也相對於大學時期來得更加密集,透過碩班的教學與培訓接觸不同專業領域,這些點點滴滴的學習經驗,充實著碩士班的日常。
上一頁

聯絡資訊

大學部
研究所
242062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羅耀拉大樓SL353室、SL3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