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吳宗昇副教授
文/劉芳庭
為什麼一個債務沒辦法在法律系統處理,必須用生命來償還?
台灣在2005至2006年間,因卡債而起的社會新聞與輿論頻傳,卡債人數達到高峰,金管會於2005年公布台灣信用卡張數已達4,549.4萬張,2006年10月雙卡逾期放款餘額達到最高峰8,243億元,形成一場影響眾人的卡債風暴。卡債議題持續延燒至2008年,一則震撼力十足的新聞改變吳宗昇老師原先的研究路徑,開啟探究卡債議題的社會學實踐。
一個揹債家庭的故事
新聞事件發生於2008年,一名婦人在前往公園運動的路上遭流彈射擊,重創頭部身亡,離奇事件背後是台灣背債家庭面臨的困境縮影。原先共同經營便利商店的婦人與其丈夫,在準備擴張經營時,因同業競爭再加上經營失敗而累積千萬債務。揹債壓力無法緩解導致家庭經濟維持困難,加上婦人當時罹患乳癌,雙重打擊下夫妻共同策畫這起買兇殺人案件,計畫透過婦人性命換取高額保險金,維持家庭經濟。有感於這起社會事件與當時台灣社會約50至60萬人負債的社會現象,宗昇老師於後續展開關於貧窮社會學的研究與社會實踐。
經濟社會學作為一種社會實踐
梳理台灣卡債議題,以下提出兩點關鍵成因,金融市場過度開放與破產法立法規則。2000年消費金融市場過度開放造成大量信用卡流通至大眾市場,因為金融市場的過度放款使得債權擴張,卡債族出現多重起因的債務依存,面對卡債貧困,許多受害者以債養債最後走上絕路。2008年以前處理卡債問題的相關法令只有破產法,破產法在制度設計上,債務人需先繳交20至30%保證金,才能具備破產資格,換句話說普通卡債受害人並無能力提出破產申請,多數債務人除了無法取得破產資格,賺取的薪資只付得起銀行利息,無法脫離債物本身形成永恆負債問題。
吳宗昇老師透過經濟社會學角度解構台灣卡債問題,從2011年至今撰寫數篇卡債研究,並以現行法律制度與金融市場變遷作為切入點,探討卡債成因以及試圖藉由制度、社會結構層面揭發卡債風暴背後法律的不平等。除了學術貢獻外,在實務經驗上為了解決卡債族的債務問題,吳宗昇老師與相關學者、律師、卡債受害人等於2010年組成卡債受害人自救會,嘗試補齊台灣法制層面上的漏洞,為卡債族找尋一條活路,透過修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提高司法在法律裁定上更生與清算通過率,協助卡債受害人脫離債務危機,扶助債務人脫離債務,取得重生。卡債受害人自救會運作至今,仍致力於協助債主解決債務問題,並持續倡議與修正相關法律條例。
研究與教學貢獻
除了成立卡債自救會,吳宗昇老師也將卡債與貧窮的研究應用在教學上,指導許多優秀的學長姐參與卡債研究,產出10篇碩士論文和8篇學士論文,幾乎獨攬了債務研究在社會學學術上的地位。除了債務研究外,宗昇老師也在貧窮與社會企業議題上嘗試利用經濟與金融社會學的角度進行研究提問與探討。近年來,他也將公平貿易的概念引進輔仁大學,創立了輔大農學市集,更因為擔任了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與忠信食物銀行共同推廣惜食觀念,動員師生將食物分配給予需要的人。而近期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將成立社會創新與非營利組織研究中心,宗昇老師將做為此研究中心主任,繼續在經濟與金融社會學領域中提供專業。
透過吳老師深入淺出的案件分享,我們能從中了解到社會學作為思考工具的價值 ,從對議題的探討到提出問題,最後透過社會實踐來改變社會問題,這個反覆的邏輯訓練過程正是社會學有趣的地方。在演講的最後,吳老師也提到他希望日後能繼續以學術研究的力量加上具體行動來撼動這個社會,期盼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更多力量。
圖/吳老師參與設置的輔大食享冰箱,位於樹德樓LW110(劉芳庭攝)
資料來源: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官方網站
https://debtorstw.org/
延伸閱讀:
巷仔口社會學。欠債與還債:債務的社會學世界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8/05/08/wuchungshe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