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丁文郁助理教授
文/鍾錦慧
圖/農訓雜誌總編輯丁文裕老師的講座現場(鍾錦慧攝)
一本培力台灣農民的非營利雜誌:農訓
「有一天我接到誠品公司供應商打給我問我願不願意在誠品上架,然後價格我也是都隨他們。我們一年光是發行、印刷、美編和稿費等等就要花上約莫600萬,若要再加上用人費的話,肯定超過一千萬了,我們真的賺得了錢嗎?很明顯的,我們志不在賺錢。」 (本系兼任教師暨農訓雜誌總編輯 丁文郁
)
2021年12月7日中午,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大有用講座三邀請到本系兼任老師丁文郁同時是農訓雜誌總編輯來分享農業雜誌的編輯經驗與社會實踐。丁老師指出,基於農業價值的推廣,「農訓雜誌」在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的指導下,順利於1984年10月10號創刊,並持續發行至今。雜誌每ㄧ期的出刊,都歷經了內部多次的提案和討論,為的就是希望能使農業更貼近社會大眾。農訓所蘊含的主題,除了有食安之外,農業科技與創新、農村文化、農漁百問、農村女力及青農與小農等議題也都在在地豐富了讀者的農漁業視野。其也有別於過去農業出版品的生硬面貌可能會讓讀者難以親近或閱讀下去,農訓雜誌在不論是視覺或是內容上,皆能以輕鬆的樣貌呈現在大眾眼前。其生活化的內容與編排方式能夠區隔於其他著重於生物科技等面向的農業雜誌,並透過生活面向的切入,或是生活化的議題討論,與人民日常結合,以吸引大眾理解其中理念,進而串連起人們和農業的連結。
關於農訓這本雜誌
「農業離我們很遠,但是其實是最貼近我們的生活。」農訓雜誌總編輯丁文郁老師如是說。在社會的認知裡,農業一直是最容易被我們漠視的產業,可是它卻又並非夕陽產業,而是全人類必須且必要的永不被淘汰的產業。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該產業需要隨著時代的脈動而呈現不同樣貌。丁老師引用知名作家黃春明所言:「人只要能吃、會排泄,就離不開農業。」關於農業我們知道的太少,而我們又常常忽視它,使得人民和農業的距離是越來越遠。
農訓雜誌從草創期至今歷經了不少變革,從最初於1984年發行的雙月刊形式,轉型成1995年後的月刊制;發行對象從農漁會逐漸轉變成以社會大眾為主;視覺部分,雜誌團隊秉持著「農業的本質,時尚的外表」的理念,把美學引進農業裡,讓雜誌除了豐富的文字內容之外,視覺效果的增添還可以使讀者賞心悅目。則從最初的黑白內頁轉換到2012年的全彩篇幅,甚至雜誌內頁上還增添了許多插圖元素,提供新一代插畫家更大的舞台發揮;在相片的比重上,更是下了不少功夫。而這一切所作所為都正以和緩的步調,一點一滴逐步改變雜誌的樣貌,而改變的每一步,則都是為了讓農訓雜誌能夠呈現在更多人面前,進而體會到農業的可貴。
農訓雜誌談些什麼?
農訓雜誌除了以農漁業相關議題為主要內容傳播,它也做為連結農漁會、農漁業、農漁民與社會大眾的互動平台,持續紀錄著台灣農漁業生態的發展。農業可談論的面向有百百種。以最貼近民生的角度而言,食安問題其實一直都是國人們關心的話題。對此,丁老師表示,在過去大家都還不太注重食安問題的時候,民眾和企業都只希望農產品上架時要漂漂亮亮的,整個社會似乎都覺得食物只要好看好吃就夠了,沒有考慮其他安全的疑慮。但是在爆發過食安危機及人民意識逐漸抬頭的現今,我們才了解到,原來最天然的食物,其實是那些最容易被我們拋棄的食物,也就是人們第一眼可能會嫌棄的食材。
儘管蔬菜上頭可能被蟲子蛀食過而留下了幾個醜醜的洞,或是肉眼可見蟲子正在上頭爬,但那卻證明了這樣的食材才是無毒天然的。丁老師也補充道,民眾若是想要購買安心的食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購買有國家認證標章的食材,也就是所謂「三章一Q」。三章,指的是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有機農產品標章及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而Q指的則是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這些都是國家為了確保國人能吃到品質優良且來源明確的國產農產品的把關堅持。
除了提倡人民要吃得健康,丁老師也提倡人民可以試著吃得環保,也就是「產消不二」的概念。生產和消費是不能輕易分開的事情,要讓食材得到最好的處理,就是透過「地產地消」的方式,讓在地生產的食物可以被在地消費,以保持食材當地當季現產現賣的新鮮樣態,且這麼做也可以減少在包裝、運送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最後,丁老師也期待在雜誌淺顯的文字圖像背後,能激發起民眾對於農漁業的重視,在用餐的每個當下,除了能夠感受到來自食物滿滿的力量,也可以體會食物背後農人們辛勤的付出。亦期許農訓雜誌能帶給讀者多樣貌的影響,並持續記錄著台灣的農漁業發展。
哪裡可以看到這本雜誌?
除了金石堂、誠品、博客來及讀冊之外,也有不少實體通路可以接觸到農訓雜誌。像是許多公共場合也都可以看得到農訓雜誌的蹤影,舉凡國家公園、公立圖書館、高農工圖書館或是速食店摩斯漢堡等地方,丁老師也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實體翻閱看看。
丁老師在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擔任兼任老師,教授非營利組織,以及休閒社會學,歡迎輔大同學踴躍攜修習。
感謝丁老師為本系列社會學大有用演講劃下圓滿的句點,期待下學期輔仁大學社會系的新系列。